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徐正考教授受邀参加武汉“文言习作”课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4-08-03 作者: 点击:

2024年6月15日上午,鲁国尧先生在第八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提一个建议:高校人文学科以‘古’冠名的专业开设‘文言习作’课”的精彩报告。鲁国尧先生在报告中呼吁:在高等教育阶段,特别是那些以“古”字为标识的专业,如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及古代哲学等,应当将“文言习作”课程纳入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之中。在报告中他还建议,要为有志于此且兴趣浓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提供选修机会,要鼓励青年教师以旁听形式参与,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鲁国尧先生的这一倡议,引起与会专家积极响应和高度重视,论坛组委会于6月15日下午在中南民大国际学术会议中心为此组织了一场专题座谈会。受邀参加座谈会的有: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四川大学雷汉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蒋冀骋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董志翘教授、买球官方网站徐正考教授、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东南大学王华宝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刘宝俊教授、上海大学丁治民教授、复旦大学梁银峰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魏兆惠教授、武汉大学萧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黄仁瑄教授、南昌大学李军教授、中山大学范常喜教授等先生, 华学诚教授主持了座谈会。

华学诚教授指出,当下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即便是专注于古代文学与古代汉语教学的教师,写作文言文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教授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在古典文学上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见解,能够旁征博引并深入剖析历代文学作品,但以纯正的文言文风格进行写作却往往力不能逮;教授古代汉语的教师,虽然精通古代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能详细解析古文的字词句章,但真要提笔撰写文言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围绕“文言习作”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实施方案等问题,与会专家纷纷发言,并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共同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积极贡献智慧。

雷汉卿教授:根据四川大学在文言写作方面的独到实践与个人体验,我认为进行文言写作教学很重要。四川大学中文系曾在基地班学生中尝试布置过文言写作任务,这一举措意外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提交的作业看,本科中层次较高的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古典文学基础,能够撰写出内容丰富且文采斐然的文言作品,对文言写作有潜力,也充满热情。遗憾的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用教材等原因,这一尝试未能进一步发展为独立的课程。我们今后要精心筹备并具体规划,争取把这一课程开设起来,而不是只停留在设计之中。

蒋冀骋教授:在高校中要积极开设“文言习作”选修课,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文言文虽已不是当下日常交流的工具,但在特定场合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今天教授文言文写作,要解决好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把当代生活与现代思想与文言文表达要求有机融合,只有解决了这个融合问题,才能达到既准确又和谐的效果。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融通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董志翘教授:鲁先生关于文言写作教育的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意义,切中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不少学生对文言写作抱有相当的热情,也具备一定的基础素养,通过合适的引导与培养,他们的文言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有效开设这门课程,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精读古文经典,通过深入阅读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力。我主张采用“模仿-创作”的教学模式,初学者通过模仿古人的优秀作品是可以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甚至可以进行创新性的写作尝试。

徐正考教授:“文言习作”课程的开设确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考量具体的可行性问题。将“文言习作”设为必修课可能操之过急,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学生,基础和能力都存在差异,各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灵活安排文言文写作课程。我建议,部分学校可先行开设“文言习作”选修课,这些先行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从而探索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研究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他高校观摩学习他们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予以调整和完善。这种“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有助于“文言写作”课程的开设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李运富教授:鲁先生提出的倡议是面对高校人文学科中以“古”冠名的专业,这一限定明确了倡议的适用范围。倡议还特别强调了“文言习作”课,“习作”是另一个关键的限定。鲁先生双重限定的提法非常切合实际。为了推动这一倡议的有效实施,建议先行开设文言习作的兴趣班。由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带领对文言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文言写作素养。当然,如何开设这门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确保课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这些都需要仔细考虑并加以研究。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文化传承的基因不能断裂,必须有一部分人具备文言文写作能力,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一起努力并付诸实际行动。

汪维辉教授:鲁先生的倡议不仅重要而且及时,这一倡议直击当前文科高教中的痛点。真正要教好古代汉语,教师自己会写文言文很重要。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文言写作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言教学的质量。对中文系学生尤其是汉语史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阶段,都应将能写文言文视为一项基本要求。这不仅是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全面锻炼,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王华宝教授:部分学校具备开设“文言习作”课程的条件,但大多数学校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及其他开课条件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应当首先着手编写一套适用于“文言习作”课程的试用教材,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并完善教学体系。编写好教材,不仅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还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学生能够在系统的学习中掌握文言写作的技能。

刘宝俊教授:当前社会上存在行文“不文不白”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语言的规范性,也反映了文言教育的缺失。因此,加强文言写作训练,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有效进行文言文训练,需要有一个由里到外、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建议采用“对对子”这一传统方式,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对文言词汇、句式的掌握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感。也可以鼓励学生写作文言书信,以此方式锻炼文言写作能力。

丁治民教授:要从学生视角去探讨文言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如果希望驾驭文言写作,首要之务是构建扎实的语感基础。文言语感源于对优秀文言作品的广泛阅读与深入体味,多读、熟读才能吸收文言文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学生在文言写作中至少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缺乏独立见解,二是难以精准运用词汇。要突破这些瓶颈,只有增强阅读。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之所以能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深厚的国学根基。这些大师不仅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理论的教育,更在年幼之时就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这才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融会贯通,能够提出独到见解。

梁银峰教授: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言文都占有一席之地。在高校开设“文言习作”课程,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倡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种类的文言文应用篇目,如书信、铭文、纪念性文章等,还能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是有效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深入阅读经典篇目,能够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理解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不断进行写作练习,则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文言文水平。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还能促进古代汉语教学的整体发展。

魏兆惠教授:我在现场已经布置学生用文言文完成本学期作业,并得到学生积极的回应。希望先行先试的高校,能够采取开放的姿态,只要有高校开设了“文言习作”课程,我愿意前往观摩学习。实地学习、考察,不仅能够让我能接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能为自己日后开设并优化这门课程积累宝贵经验。

萧红教授:“文言习作”课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已经具备相应条件的高校先行试点开办“文言习作”课是合理的,这不仅能够为课程的完善提供实践基础,还能为后续推广积累经验。一旦有高校成功开设了这门课程,我也将积极前往观摩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带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并积极推动“文言习作”课在我校的落实,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十分愿意的。

黄仁瑄教授:高校每年在一些特殊时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标语,有些很精彩,但更多的是看一眼就深感羞愧,原因很明显,学生的语言表达特别是文言表达水平太差了。文言文作为一种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形式,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炼的词汇选择,能够深刻体现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文化底蕴,我积极赞成鲁先生的倡议。

李军教授:由于文言文的复杂性和历史深度,学生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显著的学习效果。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文言写作能力,不妨先教学生写作传统形式的诗歌。诗歌是文言文中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炼的遣词造句,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写诗,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还能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逻辑。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或背诵,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范常喜教授:中山大学已设立了包括“诗词格律与习作”“旧体诗词写作”“古代文体与文言写作”在内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在提升他们文言写作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山大学的实践来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文言习作”课程是完全可行的。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既满足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又为他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在选修课上,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文言文的魅力,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写作技能。

鲁国尧教授全程参加座谈会,认真倾听了与会专家的发言。华学诚教授对与会专家的发言作了概括,并评论说:今天的座谈会达成了非常重要而又宝贵的几点共识,这些共识不仅彰显了高教界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决心,而且为今后如何开设并建设“文言习作”课程指明了方向。

与会专家形成的共识有六点:

第一,一致赞成鲁国尧先生的倡议,高度肯定在高校文科“古”字冠名专业中开设“文言习作”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

第二,一致认为文言文写作在当今社会存在客观且实际的需求,包括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某些特定场合,文言文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共同建议各高校可以也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文言文写作教学,条件成熟的高校可尽快开设选修课,资源相对受限的高校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社团活动、融入中文系写作类课程等其他方式开展文言文写作教学。

第四,一致认为文言文写作教学应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可侧重教学纪念性碑文、庆典颂辞、文人书信等实用性文体的写作,让学生在有用的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无穷魅力与价值。

第五,一致赞成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开放文言文教学课堂,组织“文言习作”课程的教材编写,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全国高校文言习作教学研究会”。

第六,一致同意把这次座谈会的发言整理成书面纪要,进行公开宣传,以促进全国高校文言文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刘兰清、杨訸、赵洁、李美琳录音整理,谢荣娥审改、华学诚审订、鲁国尧审定,与会专家2024年8月2日审读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