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文化中国/东亚:现代中国民族意识、全球主义和现代中国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发布日期:2016-07-07 作者: 点击:

由我校文学院主办、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合办的文化中国:现代中国民族意识、全球主义和现代中国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会议2016713在我校召开。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罗格斯(Rutgers)大学、莱德(Rider)大学、俄亥俄州立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 of Ohio)、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韩国高丽大学、大邱大学的国外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等国内兄弟学术机构的学者及买球官方网站本校教师6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论文。

本次会议的主题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现代中国民族意识与全球主义的辩证互动、以及现代中国文化在全球时代的兴起等一系列相关议题展开。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意识的觉醒、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以及将旧日帝国体制下的中国转化为现代民族国家等一系列现代民族性的追求,始终是广义现代化进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之一。这种民族主义的理想对现代中国乃至东亚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学术、尤其是人文学术的建立同样具有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不仅各种世界主义的思潮在同一时期同样广泛流行,民族主义理想及其现实中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建构努力本身,实际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并只有在这一历史框架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分析和理解。就文化领域而言,现代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这种历史的复杂性,使得现代中国民族意识成为一个多变的、多元的、开放的概念。同时,现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形成和现代中国文化的兴起,又与对中国传统的重估和现代化转化密不可分。本次会议旨在为与上述议题相关的跨学科学术对话提供平台,重新深入探讨过去一百余年里中国现代化、民族意识和全球化互动关系在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反映及其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会议上各方学者做了精彩的发言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开幕式由文学院李龙副教授主持。文学院院长徐正考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在大会主题发言阶段,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张未民老师、罗格斯大学资深教授陈光宇先生分别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进行了富于启发性的阐释。他们运用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梳理了中国观念的形成过程及“中”的哲学意涵,并比较了中国历史“连续型”发展模式和西方“断裂型”发展模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陈光宇提出“汉魂可招”的命题,指出在当代绵续和转化传统文化的若干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罗岗教授、买球官方网站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福贵则对现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道路作出了高屋建瓴的分析。罗岗教授在讲演中对“中国道路”的时间维度和空间跨度加以探讨,着重分析了“大一统”传统在当代中国内部多元文化、多元身份并存的情况下实现现代转化的途径和未来中国多种发展方式、多种文化想象和历史记忆共存互补的可能。张福贵教授在对近代以来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复杂作用作了一番提纲挈领的分析后指出,应当辩证地看待文化的延续和断裂,断裂在引起危机的同时也会带来机遇、带来更新。我们的现代文化应当拥抱全人类、属于全人类。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给我们重要的启发。买球官方网站徐正考教授对四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他特别运用自身古文字学和语言学的学术专长,对张未民老师、陈光宇教授的报告作出了重要的补充。
在随后的小组发言阶段,各位与会学者分别就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当代文艺学和文化理论的发展建设、传统经典和古代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中外文化比较以及当代教育、当代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现择要介绍如下。莱德大学Shunzhu Wang教授以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分析了现代中国意识中对西方影响爱恨交织的矛盾态度及这种矛盾在现代中国文化身份塑造中的体现。俄亥俄州立大学Haosheng Yang教授通过分析周作人的旧体诗写作指出其建构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性的尝试。高丽大学Yoo Di Son博士研究了林语堂的自传中反映的不同宗教信仰、宗教情怀的融合。买球官方网站宁欣副教授以现代中国诗人孙大雨、臧克家和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作品的关系为例,分析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建构现代中国主体身份的不同策略及与外来文化的创造性对话。密歇根州立大学Hsiao-ping Wang教授分析了电影《千里走单骑》中体现的跨文化交流的策略。《文艺理论与批评》崔柯老师对八十年代关于朦胧诗的争鸣作了历史回顾,总结了文艺争鸣中的经验教训。河南大学张清民教授对现代中国文论中科学主义的兴起及其利弊得失进行了反思。陕西师范大学赵文教授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范式的形成作了历史梳理后提出,应立足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寻求中国文学批评的内生现代性。他认为毛泽东提出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三个标准依然富于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卓研究员对蔡仪《新艺术论》的历史和理论背景进行了新颖的分析和阐释,特别指出其与黑格尔思想的内在联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徐志伟教授在发言中对“十七年”时期的群众文化路线作出了新的评价,认为应重视群众文艺非文本、集体生成的特点以及在意识形态、社会组织重构构成中的作用。内蒙古财经大学王金山教授呼吁在哲学和美学研究中避免对“主体”观念的偏颇强调,注重维护唯物主义的立场。大连理工大学韩振江教授从齐泽克和美国华裔学者刘康就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争论说起,主张现代性道路的多元选择,并指出部分现代西方左翼学者在解释中国时理论上陷入误区。买球官方网站姜勇教授分享了自己研究《论语》和《孔子诗论》的心得。潘守文教授对老子的生命伦理提出了新颖的阐述。金铖副教授以英国诗人布雷克和《庄子》为个案,对庄子思想和西方浪漫主义的异同作了比较,指出在两者间展开跨文化对话的可能。窦可阳老师对《周易》美学和西方接受美学之间可能的对话作了阐发。李明晖老师对日本鲁迅学研究中的文化自省意识作了历史梳理。马卫东教授就中国传统天下观与民族史撰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大一统”的思想传统实际刺激了民族史的写作,并形成了现代仍可资借鉴的民族理论。韩国大邱大学的Jung   Ho Wan  教授运用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辽河文明和火神崇拜,并进而对泛东北亚萨满文化提出了宏观的看法。由兴波教授对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播的现状作了归纳,提出当前公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兴趣和需求,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公共播讲负有责任。宾夕法尼亚大学Celia Liu 博士根据自己的研究对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现状作了介绍和分析,指出留学潮流可能造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断层,同时也分析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受到的文化挑战和美国高等教育在应对外国留学生需求方面应予改进之处。华东师范大学罗岗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当下对中国和全球化的关系已经不是中国单方面融入“全球”。中国的加入在改变世界的既有体制和话语体系,新的理论必须能有效解释中国的历史实践。在全球背景下的“文化中国”应当成为开放包容的文化共同体,传统的“天下观”经过现代性转化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对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运作过程中,应当有信心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玉秋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乔焕江教授、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夏维波教授、罗格斯大学陈光宇教授及买球官方网站金铖副教授、梁玉水副教授、张羽副教授、宁欣副教授等分别担任了各小组的主持人并发表了点评。买球官方网站杨冬教授、尹允镇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点评。
本次会议得到了买球官方网站社会科学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外语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同。文学院各级领导对会议的筹备和举行进行了热情的鼓励和详细的指导。在开幕式上,社会科学处张晓萌副处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部铁军副处长和文学院吕明臣副院长等莅临指导。买球官方网站社会科学处霍志刚处长、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亚洲语言和文化系资深教授涂经诒先生发来了对会议的祝贺。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买球官方网站公共外语学院韩松副教授出席了会议。